​​软富云智慧养老

www.shyanglao.com.cn

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625天前 | 696 次浏览 | 分享到:

康养产业是面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通过创新性地整合医疗、养老、健康、中医药、旅游、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资源,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具有产业关联性强、覆盖领域广的特征。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苏州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苏委发〔2017〕19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健身、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健康大数据等八大重点领域,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2.医养融合深度发展。

全市100%的养老机构按照标准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约,定点护理院数量为全国地级市最多。创新性地建立了政策框架、失能评估办法、评估标准和信息系统,逐步提高待遇标准,探索居家医疗护理,合理调整筹资水平,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苏州模式”,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负担。

3.市场前景广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苏州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6.96%,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第六次普查提高了3.94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在2020年达到84.04岁,位列全国第一位。老年群体的扩大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促进了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康养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面临挑战。

1.品牌特色不够鲜明。苏州康养产业整体体量较小、布局分散,头部企业尚在培育中,未形成对全市康养资源的有效整合。

2.产业融合不够充分。苏州现有的康养项目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方面,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如老年理财、老年疗养、老年文娱等服务较少,未能从生态链上发挥产业辐射、上下游带动效应。

3.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进入康养领域仍存在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人才、科技、金融等支撑能力尚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标准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监管等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产业发展环境需持续优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围绕八大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强化制度保障,着力增加康养服务和产品供给。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康养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发展优势逐步彰显,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康养产业和事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康养服务供给更加高效,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数保持2000张以上,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5000张。

三、主要任务

(一)促进医养康养协同发展。

1.完善老龄健康支撑体系。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新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等方式,加快建设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医疗服务机构,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有序衔接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

2.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政策,扩充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探索推广为老年人家庭安装智慧消防系统、智能门磁等,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智能安防、健康管理点等智能、精准的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年人健康安全预警可感可知。

3.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完善医养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二)健全康养全产业链。

4.促进养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公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实施社会化运营,推进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5.推动康养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立足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禀赋,推动各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康养领域加快形成高端创新集群,错位发展,协调联动。

6.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在康养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省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对我市符合发展方向的康养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遵循康养产业集约化发展方式,打造一批以康养为特色、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康养集聚区。

7.推动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智慧康养企业试点示范建设,助力康养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导企业打造智慧康养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提升康养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提高服务供给效能。加快康养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数字医疗、生物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

8.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推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

9.提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水平。推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前沿生物技术创新研发,鼓励康养产业相关领域技术攻关与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示范,加快推进康养产业高端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力争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10.优化养老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康养产业特点创新和优化养老金融服务。发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引导康养产业企业对接平台,鼓励平台上的金融机构结合金融支持政策,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支持各类资本依托REITs试点创新康养产业相关投资品种,探索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三)探索“康养+”发展新模式。

11.探索“康养+互联网”发展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程序(APP)等,探索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相衔接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探索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远程健康咨询、远程医疗、护理服务等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应用5G、超高清视频、医疗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康复指导等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

12.促进健康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度假区内康养旅游相关项目的开发和引进,加强度假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充分利用苏州优越的农业农村资源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富有特色的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事活动、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等乡村休闲度假业态。

(四)打造特色康养品牌。

14.做大做强康养集团。鼓励支持康养集团立足本地实际,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通过收并购、资产划拨、股权合作等方式,有效整合我市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中适合做康养的资源和经营载体,在全市域实现规模化、连锁化业务布局,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投资50亿元,管理床位达到1.7万张。

加大市级财政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强财力支撑。支持康养集团设立康养产业基金,丰富康养企业融资渠道,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制定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政策,以多种方式供应养老服务用地。支持康养集团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高品质健康养老社区。通过划定试点区域,支持康养集团建设一批示范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承接适老化改造项目,促进老年用品的销售和租赁。



姓名
邮箱
电话
内容
提交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动态